《刘润·商业洞察力30讲》

一切的创新,本质上都是把成本降低了30%以上。 —— 彼得·德鲁克

系统:我们说洞察力时,到底在说什么?

解决问题的办法有1000种,但最有效的那一个,一定是用洞察力看透本质,改变模型。普通的人改变结果,优秀的人改变原因,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。

花半秒钟看透本质的人,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的人,注定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。

无论是在商业世界,还是在工作生活,有洞察力的人能直达本质,一针见血地找出关键,一击毙命地解决问题

大部分人之所以无法“洞察本质”,是因为所谓的“本质”,被封闭在了一个又一个的“黑盒子”里。你能看到有东西进入盒子,有东西出来,你不知道这些充满神秘感的黑盒子里装了什么。

四个训练场,“解决难题”、“看透人心”、“预测未来”、“终身练习”其实对应解决的,分别是你的:商业难题、管理难题、时间难题和思维难题。

不抽象,就无法深入思考;不还原,就看不到本来面目。

斯坦福监狱实验

什么是系统?系统,就是“一组相互连接的要素”。

斯坦福监狱实验告诉我们,要素其实无法完全决定自己的行为。但是,把要素和连接关系放在一起,也就构成了整个“系统”,是“系统”决定了个体要素的行为

“真正深刻且不同寻常的洞察力,来自观察‘系统’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。”

所谓洞察力,就是透过表象,看清“系统”这个黑盒子里,要素以及它们之间连接关系的能力。

所有你无法解决的问题,都是因为你看不清。因为要“真正解决问题”,通常不是改变要素,而是改变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。

真正有洞察力的人从来不说:一切不行,都是人的不行;真正有洞察力的人喜欢说:结构不对,什么都不对。

结构模块:是什么,导致了大不列颠的强盛?

所有的系统,抽象来看,除了“要素”,就是“要素”之间的四种“连接关系”:因果链、增强回路、调节回路,和滞后效应;

  • 变量(要素)
  • 因果链(连接关系)
  • 增强回路(连接关系)
  • 调节回路(连接关系)
  • 滞后效应(连接关系

变量:流量改变存量,存量改变世界

什么叫变量?

所谓变量,就是系统中变化的数量。比如你的体重,忽高忽低地变化;比如公司财务,忽好忽坏地变化;比如门店顾客,忽多忽少地变化。

所有的“变”化,都是以时间为轴的。“随时而变”,带来了系统的复杂度、未来的不确定性,和洞察本质的难度,让你觉得什么都抓不住。

流量确实是“必要”的,但只有能转化为存量的流量,才是“重要”的。

一个有洞察力的人,要懂得看透变量的三个经验:

  • 第一,关注“核心存量”
  • 第二,关注“流量增速”
  • 第三,关注“周转时间”

因果链:为什么”只看结果“,是最low的管理方法?

“用因果链连接变量”时,要走出三个误区:

  • 不要遗漏中间项;
  • 不要迷信相关性;
  • 不要颠倒因果链。

增强回路:每家伟大的企业,都有一个高速旋转的飞轮

系统中最强大的结构模块“增强回路”,建立增强回路时,你要想清楚三点:

  • 找到自己的飞轮;
  • 确定第一推动力;
  • 坚持不懈地推动。

调节回路:你的计划是腾飞,世界的计划是回归

调节回路,就是因增强果,果反过来减弱因,从而抵抗系统变化的因果回路。

调节回路必定潜伏在你发展的路上,亦友亦敌。在商业世界中,我们要懂得与狼共舞,做到三件事:

  • 打破“看不见的天花板”;
  • 建立“自我修复机制”;
  • 让“阻碍变革者”,成为变革受益者。

滞后效应:教育孩子,为什么至今没有完美”配方“?

关于滞后效应,我教给了你三个看清并利用的好办法,其实不只是商业决策,你平时的日常决策也会用到:

  • 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;
  • 在产品设计、公司管理上,都要懂得减少滞后,增加确定性;
  • 用缩短和平滑策略,提防“滞后”引起的“剧烈震荡”。

搭建模型:白手起家,创业者如何找到自己的战略势能?

创业,看似纷繁芜杂,但其实我只做了5件事:

  • 找到核心存量:声誉;
  • 找到关键因果链:声誉–(+)>收入;
  • 找到增强回路(声誉、学识、作品),推动增长的飞轮;
  • 找到调节回路(时间限制),打破增长的天花板;
  • 承认滞后效应,进行饱和式创业。

一切的复杂,都源于其固有的简单。

系统体检:复杂,是成熟的代价

如何判断一个商业模型是否健康?

三个步骤:检验适应力、自组织性,和层次性。

  • 适应力,就是突然遇到外部冲击,系统自我修复的能力;
  • 自组织性,就是为了适应变化,系统自我突变的能力;
  • 层次性,是通过把整体切分为局部,来控制系统信息风暴的能力。

一个能够应对意外,自我成长,并层次有序的系统,才是健康的系统。

还原大前提:过去有效,现在失效,怎么办?

任何商业模式,或者说系统能够成立,都有“隐藏的大前提”。大前提消失,看不见的东西不见了,因果链就会断裂,系统就会失效。

所以,过去有效,现在失效,这时你要条件反射地想到,一定是它所依赖的某个隐藏的大前提消失了。那怎么办?还原大前提。

怎么还原大前提?从三个地方,找到大前提可能的藏身之处,它们是:时间前提、空间前提,和技术前提。

突围边界墙:为什么雀巢的收入超过BAT总和?

每当你遇到“止步不前,无法跨越”的问题时,你很可能遇到了一个系统结构上的“刚性约束”。

这些“刚性约束”,会设定你的增长极限。这就是系统的“边界墙”。因为“路径依赖”,你很自然地就会对“刚性约束”发起总攻。但是,绕行突围这堵“钢铁南墙”,也许才是正确的方法。

首先,要识别哪些地方最容易有“边界墙”。这四个地方,需要尤其注意:

  • 市场规模;
  • 资源限制;
  • 法规政策;
  • 技术限制。

然后,寻找新的“非刚性约束”增长点突围。比如雀巢从奶粉,到速溶咖啡。你会在短暂的减速后,重新加速前行。

安装缓冲器:怎样让河流更平静?

缓冲器,是专门用来平滑流入量波动的存量。水库是河流的缓冲器,存款是消费的缓冲器,库存是销售的缓冲器,现金流是经营的缓冲器,人才库是项目的缓冲器。

安装缓冲器,有两种办法。为了应对缺乏型波动,你可以在波动的上游,安装一个库存型缓冲器,比如银行的存款准备金,保证下游平滑稳定;为了应对过剩型波动,你可以在波动的上游,安装一个蓄水池型缓冲器,比如软件公司的农闲项目,保证过剩被平滑吸收。

缓冲器,是解决波动的重要工具,但是要记住:足够用就好。因为缓冲器有成本,还会降低系统响应变化的速度

跨越临界点:一直挺好,突然变了,如何管理“不连续”?

临界点的“本质”是什么?临界点的本质,是主导结构模块之间的切换。商业世界,哪有什么“直线型成长”,你需要管理前方因为“存量”触达某个阈值,而必然遭遇的四种“临界点”:

  • 质变点,突然来临的“因果链”切换;
  • 引爆点,一条“正向增强回路”被激活;
  • 灭绝点,一条“负向增强回路”被激活;
  • 失速点,一条“调节回路”被激活。

“一直挺好,突然变了”这样的“突变问题”背后,很可能有一个临界点。

找到根本解:普通人改变结果,优秀的人改变原因,顶级高手改变模型

用“症状解”解决问题,解决“是什么”(What)的问题;用“原因解”解决问题,解决“怎么办”(How)的问题;用“根本解”解决问题,解决“为什么”(Why)的问题。

什么是“根本解”?改变模型,是一切问题的根本解。

上下同欲:如何让我的计划,成为员工的计划?

罗素·艾柯夫提出,这个世界上有四套系统:机械系统、生物系统、生态系统,和社会系统。社会系统,是唯一一个系统(比如公司)和变量(比如员工)都有意识的系统。这是你第一次用系统动力学分析“集体”中的“个体”:是人心散了吗?队伍不好带了吗?人心从来没有散过。它从来都有自己的方向,只是有时和你不一致。管理人心的“根本解”,是改变模型,实现“上下同欲”。

如何改变,记住两点:

  • 参与约束。有意识的个体,必须获得超预期的收益;
  • 激励相容。获得超预期收益的计划,符合“员工越自私,公司越盈利”的原则。

彼得·德鲁克说:管理的本质,是激发善意。善意来自于哪里?来自于:上下同欲。

群体压力:如何让员工说出真实想法?

那什么是群体压力?当成员发现自己的意见和群体抵触时,会产生巨大的压力,从而主动放弃观点,接受群体意见,这就是群体压力。

群体压力其实是触发了“表达不同,增强群体压力;群体压力,反过来压制表达不同”这条调节回路。导致的后果是,三个诸葛亮,可能还抵不上一个臭皮匠。

那怎么办?你可以用“群体动力学”技术,比如:

  • 魔鬼代言人;
  • 头脑风暴;
  • 名义群体法。

切断群体压力调节回路,释放每个人的独立想法和创造力。

结构性张力:如何帮助员工建立自驱力?

员工自驱力到底能不能由外人建立?能!怎么做?找出他的“结构性张力”。什么是“结构性张力”?忍不住缩小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差距,否则就“如鱼鲠在喉、如芒刺在背”的力量,就是“结构性张力”,是你设计一条良性增强回路必须的元动力。

任何确定的目标,都不是人的元动力;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所导致的“结构性张力”,才是。一切的激励的本质,都是先设计“差距”,再利用差距带来的人心中的“结构性张力”,完成目标。

那么,怎么通过强化员工的“结构性张力”,完成公司目标?

用弗鲁姆的“期望理论”,加强4段逻辑严谨、环环相扣的因果链:

  • 用差距,增强个人努力;
  • 用个人努力,增强个人绩效;
  • 用个人绩效,增强公司奖励;
  • 用公司奖励,缩小差距。

创业之心:我不在乎输赢,我就是喜欢比赛

什么是创业之心?创业之心,就是对不确定的创业过程,而不是确定的创业回报的热爱之心。

打工,是用确定的能力,换取确定的回报;创业,是用不确定的风险,对赌不确定的收益。高管不会因为拿到股份,自动变为合伙人,不要因果倒置。只有用“创业过程增强回路”,而不是“创业回报增强回路”激励自己,拥有创业之心的,才可以是你的合伙人。

什么样的特征,背后是强大的“创业之心”?你可以用三个黑箱去测试一下你的候选人,是不是能满足这三个标准:

  • 用学习,面对遭遇的变化;
  • 用斗志,面对每天的挫折;
  • 用坚持,面对失去的动力。

吴军老师曾说他判断一个项目能不能投,要看给这个人安排一些脏活儿、累活儿,他能不能坦然接受,这也是一种黑箱测试吧。

改变人心:不是将心比心,更不是苦口婆心

普通的人改变结果,优秀的人改变原因,顶级高手改变模型。“改变人心”的本质,不是将心比心,也不是苦口婆心,而是通过改变人和周围要素之间的关系,也就是改变“模型”,让同样的心,产生不同的行为。

怎么改变?记住三点:

  • 激活正向增强回路,比如用即时奖励反馈,来激活努力的动力;
  • 切断负向增强回路,比如不透明、不沟通,带来的猜疑、误解;
  • 增加安全调节回路,比如用吃吃喝喝、年会旅游,来疏解压力。

预测未来:没有预测,就没有决策

未来很难预测,但是我们必须预测,即便准确率只有80%、60%,甚至20%,因为所有决策,都是建立在预测基础上。

如何预测?用基础模型,和模型组:

4个模型组是:

  • 受阻模型组(Underachievement):包含了公地悲剧、成长上限,和成长与投资不足。“如果”期待中的增强回路,遭遇意外的调节回路,“就”会增长受阻;
  • 失控模型组(Out of Control):包含了舍本逐末、饮鸩止渴、意外之敌。“如果”期待中的调节回路,遭遇意外的增强回路,“就”会情况失控;
  • 通吃模型组(Relative Achievement):包含了富者愈富。“如果”期待中的增强回路,遭遇意外的增强回路,“就”会赢家通吃;
  • 锁死模型组(Relative Control):包含了恶性竞争,和目标侵蚀。“如果”期待中的调节回路,遭遇意外的调节回路,“就”会零和博弈。

受阻模型组:为什么开始前途无量,最后举步维艰?

型组里,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基模有三个:

  • 公地悲剧。它的本质是:一组多吃多占的增强回路,遭遇一条资源有限的调节回路。投机期的后面,必然是崩溃期;
  • 成长上限。它的本质是:一条高歌猛进的增强回路,遭遇一条高处不胜寒的调节回路。平原期、爬升期之后,必然是高原期;
  • 成长与投资不足。它的本质是:一条飞速成长的增强回路,遭遇一条投资不足的调节回路。如果忽视对能力的投资,饱和之后,就是匮乏。

你可能要问,受阻模型组怎么用?据我观察,在我的圈子里,用得最好的是投资人,因为他们需要预判项目的天花板。作为创业者,你在找投资人时,也需要用这三个基模,提前预测天花板,并做好预案,不至于写出天马行空的企划书。即使你不创业,你在择业时,也要考虑自己所选行业的未来走向,不要在一个马上触顶的行业浪费大好青春。

失控模型组:为什么越急于求成,越一事无成?

这个世界上,放在我们面前的,通常不是正确的选择,和错误的选择。而是正确的选择,和容易的选择。而容易的选择,常常有毒

失控模型组里,可以用来预测未来的基模有三个:

  • 舍本逐末。它的本质是:一条根本解的调节回路,因为见效慢,遭遇一条被症状解打压的增强回路。最终,问题依旧,甚至更严重,直至崩盘;
  • 饮鸩止渴。它的本质是:一条短期见效的调节回路,激活了一条长期恶化的增强回路。回光返照之后,灯枯油尽;
  • 意外之敌。它的本质是:改善自己业绩的调节回路,意外激活了一条伤及盟友的增强回路。昔日盟友,反目成仇,最终两败俱伤。

最需要学习失控模型组的,是面临艰难选择的创业者。人的天性是选最容易走的路。但是,正确的路,通常艰难;而难走的路,从不拥挤。

通吃模型组:一个比微信好10倍的产品,能干掉微信吗?

什么是“富者愈富”?“富者愈富”的全名是“富者愈富、穷者愈穷”。我们戴上洞察力眼镜。它的本质是:当资源总量有限时,抢到最多资源的正向增强回路,会激活所有其他竞争者的负向增强回路。

谁最需要理解通吃模型组?身处资源总量有限战局中的创业者。这些战局是:用户战局、资本战局、规模战局,和品牌战局。它们,就是你的商业和人生,赢家通吃的起跑线。

锁死模型组:你所谓的务实,可能只是目标侵蚀

有两个典型的基础模型结构:恶性竞争,和目标侵蚀。

恶性竞争的本质,就是:你自我修复的调节回路伤到别人,从而加强了对方的调节回路,又反过来伤害到你。

目标侵蚀的本质,就是:当用改变行为调节回路缩小差距遇到阻力时,改为用降低目标调节回路来缩小差距的方法。

这两个都是调节回路遇到调节回路的模型,最后导致两条回路相互作用,直至“锁死”。

谁最需要学习锁死模型组?面对强大的竞争和艰难的目标时,身处困境的创业者。再困难,都要记住,不要让这两条调节回路互相锁死。

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:

  • Specific,具体的
  • Measurable,可衡量之的
  • Attainable,可实现的
  • Relevant,相关之的
  • Time-Based,时间限制的

预测练习:没人能看到未来,但有人能看到什么在影响未来

每个行业都说我们很特殊。但是,我们常常高估自己的特殊性,低估共性。在商业本质面前,行业与行业的差异,其实很小;在基础模型面前,历史总是一再重演。

没有人是神,可以准确地看到未来。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模型,看到影响未来的力量。你,是否也从模型的力量中,看到了未来呢?

公式思维:从上帝手中“偷”地图

要获得非凡的洞察力,必须练习破除散点思维,建立公式思维。

什么是公式思维?就是用数学公式,来表达“要素”之间的“连接关系”。高手从系统模型中提炼公式,普通人站在高手的肩膀上学习公式。公式,就是高手们用洞察力,从上帝手中“偷来”的地图。

但是,为了不会因为学了“公式思维”,就成了到处指点江山的键盘侠,你也需要记住:掌握最接近“要素”间“连接关系”的公式是关键。用错误的、不准确的、颗粒度大的公式解决问题,不但不能解决,还会死人。切忌买本《本草纲目》就去行医。切忌。

层次思维:如何像顶级高手一样俯视问题?

四个层次的要素,决定了企业的兴衰存亡。

  • 第一层:时代。时代抛弃你的时候,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。
  • 第二层:战略。不要用战术的勤奋,掩盖战略的懒惰。
  • 第三层:治理。结构不对,什么都不对。
  • 第四层:管理。管理的本质,是激发善意。

什么是局部思维?局部思维,指的是只关注低层次关系,而看不见高层次目的的思维习惯。

什么是层次思维?层次思维,就是用“整体大于局部之和”的思维方式,洞察层层叠加的系统结构。

如何建立层次思维?不断追问自己:自己眼前看到的整体,会不会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局部?

演化思维:你要学哪个版本的谷歌?

早期的谷歌,就和早期的阿里、今天你我的创业公司一样,很难招到优秀的人才。是后来的成功,吸引了“优秀的人才”,而不是所谓“优秀的人才”,造就了后来的成功。

那怎样才能终身练习自己的演化思维呢?给万物装上时间轴,看过去,看现在,看未来。

什么是静止思维?静止思维就是,用不变的眼光,看待变化的事物。静止思维的人不知道的是,另一个阶段的蜜糖,可能是这一个阶段的砒霜。静止思维典型的表达句式是:这是跨越时间的,永恒的真理!

什么是演化思维?演化思维,就是给所有事情,加上一根时间轴,然后观察事情在时间轴上的变化。上一秒钟正确的事情,下一秒可能就是天大的谬误。

三个剑法:储备模型、不断追问、多打比方

公式思维、层次思维、演化思维,是终身练习洞察力的心法;储备模型,不断追问,和多打比方,是终身练习洞察力的剑法。

前人的思考,都凝结在优秀的模型中。储备模型,可以避免让我们重新顿悟别人的基本功;但是,储备模型,不能取代建立模型的能力。不断追问,建立模型,才是属于自己的洞察力;多打比方是种高级能力,只有你同时理解两件事情的本质关联,才能打出精妙的比方。

敬畏万物:我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上帝

人类洞察力的三个边界:复杂度灾难、概率性因果,和认知力极限。

复杂度灾难是指,因为我们的知识、智慧所限,我们能试图破解的系统是有复杂度上限的。我们可以努力洞察万物,但不要认为我们能够立刻透视宇宙。
概率性因果是指,当一个“因”,只有50%、1/6,甚至只有1/216的可能性,会带来“果”,必然性因果,就变成“概率性因果”,导致模型的输出,充满不确定性。
认知力极限是指,每个人对系统的理解,画出来的模型,可能都不一样。他未必是错的,你未必是对的。我们都受我们的认知能力所限。你们都是对真相逼近,但也许都不代表真相。

我们今天无法洞察万物,但是我们走在洞察万物的路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