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P数据库
项目放在github上,python版本ipdb_creator,java版本ip-locator。
IP数据库生成
首先要知道IP的分配是一直变化的,所以不会存在绝对准确的IP库。IP库需要经常更新才能保证较高的准确度。IP的分配由国际非盈利性组织ICANN负责,所以要生成最新的IP库首先需要从这里下载5个最新原始分配文件,分别是delegated-arin-latest
delegated-ripencc-latest
delegated-lacnic-latest
delegated-afrinic-latest
delegated-apnic-latest
。
我们需要处理的是文件中ipv4的记录,每条记录的格式如下:
1 | apnic|AU|ipv4|1.0.0.0|256|20110811|assigned |
- AU: 表示澳大利亚的简称
- ipv4: 表示记录的ip类型
- 1.0.0.0: 表示记录的起始IP
- 256: 表示记录从起始IP往后256个地址
- 20110811: 表示分配时间
- assigned(allocated): 表示已分配
国家缩写与名字的对应关系,可以直接看python项目中的country_code文件。在大部分应用场景下,国内IP需要精确到省或者市级别,国外IP大部分只需要精确到国家级别。那怎么才能得到比较准确的国内IP库呢?
现在网上有很多免费的IP查询工具,有的比较友好提供了HTTP的查询接口。经过长时间的查询对比发现,其中IP淘宝和17MON的准确率相对比较高。为了得到最全面的数据,我把delegated-apnic-latest中分配给CN的所有记录拿出来,然后对每条记录中的每个24网段进行扫描,最后把得到的中国全部24网段IP地址进行合并,就得到了国内IP库。对于IP分配中一些没有指明国家码的记录也可以用同样地方法。
要注意,大部分免费提供的IP查询接口都是对频率有限制的,如上面说的两个都是限制每个来源IP每秒10次的频率。
CN记录拆分为24网段
以一条记录为例 apnic|CN|ipv4|1.0.8.0|2048|20110412|allocated
,把记录转换成CIDR格式1.0.8.0/21,以java为例:
1 | String[] params = line.split("\\|"); |
可以看到关键的方法就是getSubnet(24),简单地说就是,从起始地址开始,每隔256个IP截断,最后就得到了对应的24网段列表。来看它的实现:
1 | public List<String> getSubnet(int masklen) { |
查询及频率限制
以淘宝IP查询为例,接口可以在浏览器输入 http://ip.taobao.com/service/getIpInfo.php?ip=1.0.8.1
查看返回的结果,返回结果为json格式,
1 | private IpData queryFromTaobao(String ip) throws Exception { |
其中LimitRate是本地实现的一个简单频率控制,通过Queue
1 | public void check()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{ |
虽然对查询频率做了限制,但这并不保证接口的每一次查询都能正确返回结果,所以查询结果无效时应该重新查询,直到得到有效结果为止。
IP网段合并
最后需要对扫描的结果进行合并,由于扫描时全部拆分成24网段,而IP的分配又是不连续的,所以合并的时候要仔细,不要出错。首先要对扫描结果按IP排序,然后依次取出每一条结果,如果第n条与第n-1条的结果是相同的,则存入临时队列,直到当n与n-1的结果不同,这时把临时队列中的数据进行合并,合并结果存入最终的输出队列,并清空临时队列,循环此过程,最后就可以得到合并的结果。
以下面三条结果的合并为例:
1 | 1.0.1.0/24;中国;福建省;福州市;电信;1.0.1.123;256 |
(1) 首先对每一个网段的IP范围,如1.0.1.0/24的IPRange是1.0.1.0~1.0.1.255对应的long型范围是16777472-16777727,
1.0.2.0/24对应16777728-16777983,如果16777728 - 1 <= 16777727,则说明两个网段是连续的,则合并成新的IPRange:16777472-16777983,以此类推,最后得到16777472-16778239(如果网段中存在不连续的情况,则会得到多个IPRange)。
(2) 接着处理得到的IPRange(s),先把IPRange转换成能包含它本身的最小IP网段,16777472-16778239的startIP为16777472,endIP为16778239,n从1开始,n++直到满足
$$endIP - 2^n <= startIP$$
$$endIP - 2^{n-1} > startIP$$
得到结果startIP/(32-n)转换成可读形式:1.0.0.0/22。
(3) 最后,由于合并后网段包含范围超出了原本的三个网段,所以要对该结果再进行拆分。如果合并后的网段的起始IP小于合并前的起始IP,则以合并前的最小网段为界,把合并后网段拆分为小于,等于,大于合并前的最小网段的三个范围(合并后的网段的最大IP大于合并前的最大IP情况,也同理可推),这里的实现稍微有点复杂,通过代码来理解会比较容易一些,对应方法为IPUtil.cidrPartition()。最后得到合并后的网段:
1 | 1.0.1.0/24;中国;福建省;福州市;电信;1.0.3.247;256 |
IP数据库使用
完整的数据库已经生成,那么如何使用它呢?
RadixTree
RadixTree(基树)是通用的字典类型数据结构,在Linux内核及Nginx中被用于路由表的设计。RadixTree与传统的二叉树差不多,只是在寻找方式上,利用比如一个unsigned int的类型的每一个比特位作为树节点的判断。比如一个数 10001010101010100101010100101010按照Radix树的插入就是在根节点,如果遇到0,就指向左节点,如果遇到1就指向右节点,在插入过程中构造树节点,在删除过程中删除树节点。
插入
由于java中没有无符号整型,为了能表示最大的ipv4,我们用long型的低32位代替。key为ip的主机字节序,mask为网段的子网掩码,value为该网段的信息。以1.0.1.0/24
为例,key=0x01000100,mask=0xFFFFFF00。从最高位开始,判断key的每一个位,1则前往右节点,0则前往左节点。如果当前节点不存在,则创建新的节点。
1 | public void put(long key, long mask, IpData value) { |
查找
如果明白插入的原理,那么查找就比较简单了。给定一个ip,首先将ip地址转换成主机字节序的四个字节,从32位的key的最高位开始,0就转向左节点,1就转向右节点,这样从树的根节点开始,直到找到对应的叶子节点为止,在此查找路径上最后一个值不为NO_VALUE的node的value就是查找的结果。
1 | public IpData selectValue(long key) { |
结束
为了省点买IP付费数据库的钱,也不容易啊。方案还在进一步完善中,目前由于是单台机器,在1秒10次的频率限制下,完整跑一次需要的时间较长,正在考虑设置代理请求,加快查询频率,如果出口IP够多的话,可以大幅提高速度。